經典

回向,梵語(parinama),即將我們自己所做的善行功德回轉給法界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并非只屬于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
點擊閱讀詳情
2021-07-05 17:39:46
1.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禪道強調悟,全部成佛的法門都是開悟,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但“法”是不能明說的,由于“萬法空相”,只要不執著于清晰的“相”才干...
點擊閱讀詳情
2020-06-15 20:08:58
◎財富破產可重建,人格破產難再立?! 蚍e德、積德!心不邪思,積心德;口不邪言,積口德;行不邪事,積行德?! 虿幌雺氖?,心樂;不說壞事,意樂;不做壞事...
點擊閱讀詳情
2020-01-08 09:20:02
念佛,是在念阿彌陀佛,也是在念自已。念佛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都念掉,念佛功夫才成就。我們今天念的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里頭是雙重意思,一個是自己的功夫,...
點擊閱讀詳情
2020-01-03 09:51:40
大乘菩薩的首要修行辦法,叫做六度。六度是用六種辦法由有存亡有煩惱的凡夫這一邊,到無存亡無煩惱的那一邊去。也就是從存亡的苦海抵達涅盤;從煩惱的凡夫轉成菩提。就...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31 10:15:06
因果是一種規則,造了什么樣的因就會感什么樣的果,但不是肯定的,中心還需求許許多多的緣。不能套用因果來解說咱們的全部行為,恰恰相反,要用因果去輔導咱們的行為,...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31 10:13:07
在釋教中,咱們經常會聽說一個詞“般若”,在許多佛經的姓名前也有這個詞,比方《心經》的全稱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31 10:02:53
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覺察情感、思維、言語、舉動、想法。有人說:真實的修行便是一個道理:斷惡修善、成果太上圣道。其實修行不應該有什么善惡之分,...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25 10:26:46
在釋教中,才智有種種不同的面向與類別,而諸佛、菩薩等更為因應不同眾生的種種需求而廣學悉數人間、出人間法門,以具足悉數才智才辯,來善巧廣演教法,便利濟度眾生悉...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25 10:21:20
隨緣而不能隨意釋教有一句富含人生哲理的話,叫“隨緣”。你托付他說什么話,他覺得能說,就說“我隨緣”;你托付他做什么事,他覺得能做的,也說“我隨緣”。隨緣施舍...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25 10:10:50
?般若的全稱是“般若波羅蜜多”或許“般若波羅蜜”,意思是才智。佛教認為,般若才智是一種洞視徹聽、明了所有的無上才智,與凡人世的聰明才智是不相同的。為了差異于...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25 09:46:54
咱們發現生命或許咱們的心不只有眼耳鼻舌身意,還有如來藏。如來藏便是本質心。我昨天說如來藏是一個中性的狀況。真實想用語言描繪如來藏是很困難的一件工作。佛法里有...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20 10:40:33
TOP10 熱門佛學知識推薦

熱門佛學知識排行榜
聯系我們
郵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