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理

1.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禪道強調悟,全部成佛的法門都是開悟,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但“法”是不能明說的,由于“萬法空相”,只要不執著于清晰的“相”才干...
點擊閱讀詳情
2020-06-15 20:08:58
隨緣而不能隨意釋教有一句富含人生哲理的話,叫“隨緣”。你托付他說什么話,他覺得能說,就說“我隨緣”;你托付他做什么事,他覺得能做的,也說“我隨緣”。隨緣施舍...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25 10:10:50
?梵學自漢朝傳入我國,即有許多不同之派系,紛歧致之說法,為了消弭沖突、防止矛盾,我國梵學家即以判教辦法,將各種說法融合消化。我國之派系有八宗、十宗、十三宗之...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20 10:31:46
人間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舉手之勞,給人一點助緣,不肯去做,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給人一句好話、一個淺笑,吝于施舍,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人間事,能為的不...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18 09:48:01
古代的文人關于日子的了解往往要比常人更為深入,畢竟他們愈加感性,關于人的解讀自然也就愈加深入,所以他們也會把這樣的一種解讀全部融入進自己的著作中,從而也就令...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11 11:10:14
所謂“三密用大”,指身、語、意三密之效果周遍于法界,賅遍國際萬有。密宗以為,佛之三密不行思議,全部形色為佛之身密,全部音聲為佛之語密,全部觀想意念為佛之意密...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05 09:38:25
釋教有一部很重要的禪修論著叫做《清凈道論》(Visuddhi-magga)。該論解說說:苦,巴利語為dukkha,由du(下劣的)+kha(空無的)構成。...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2-03 09:48:10
“禪”是從梵文的“禪那”這個詞音翻譯過來的,用今天的話來說,“禪”實際上是一個外來語,它的意思是“思修理”或“靜慮”,歸于菩薩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種修行...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1-29 10:04:46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宰予問了孔子一個很乖僻的問題:“教師,一個正人,假設咱們誆騙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會立刻跳下井去救人嗎?”孔子蹙眉答復說:“怎么會呢?...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1-26 09:04:50
六祖慧能所代表的南禪,在初唐形成到盛唐,是最我國化的佛教,也是我國后來最興盛的禪宗,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曹溪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中所說,“凡言禪皆本曹溪”。...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1-19 10:00:47
傳說開創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北宗神秀建議“漸悟”,“以“坐禪觀定法為依歸,漸進禪法,漸...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1-13 10:25:58
禪,是一種根據“靜”的行為,源于人類天性,是一種思維出才智的生活方法。俗話說:一花一國際,一草一菩提,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入靜的方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佛性的...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1-05 10:57:28
揭弊而不能揭短社會上有許多弊案,政治上的弊案、公司里的弊案,甚至校園、家庭里都有弊案。任由弊案存在,漠不關心,這是沒有善盡職守。有了弊端,咱們應該揭穿它,把...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0-30 09:48:56
人世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舉手之勞,給人一點助緣,不肯去做,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給人一句好話、一個淺笑,吝于施舍,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人世事,能為的不...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0-25 10:17:39
又宗密自教禪共同之態度,而建議菩提達磨所傳之禪為最上上禪,或稱如來清凈禪。但建議教外別傳之禪門祖師認為稱呼達磨所傳之禪為如來禪并不恰當。蓋自中唐以降,達磨...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0-18 09:49:25
梵語dhya^na,巴利語jha^na。又作禪那、馱衍那、持阿那。意譯作靜慮(止他想,系念專注一境,正審思慮)、思惟修習、棄惡(舍欲界五蓋等全部諸惡)、積...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0-15 10:31:31
關于愛情:美好的愛情,動聽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但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接觸不到;悠遠的總是最美,由于遙不行及,充溢幻想,卻難以...
點擊閱讀詳情
2019-10-11 09:53:24
TOP10 熱門佛學知識推薦

熱門佛學知識排行榜
聯系我們
郵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