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中戒酒的開始和原因
佛家在戒律里邊戒酒,五戒里邊,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種自身便是罪,喝酒自身沒有罪,為什么要把它定為重戒?酒醉之后亂性,會犯前面四種罪。所以,酒這條戒是防預(防備、預防)的性質,它自身沒有罪,這一點咱們必定要認識清楚。
在《法苑珠林》卷九十三,問:“無病飲,開罪。有病開飲否?”便是說無病飲肯定是結罪的,作為居士來講,作為僧人來講,肯定是結罪的。答曰:“依《四分律》,實病余藥治不瘥,以酒為藥者不犯?!敝v的什么意思呢?除了酒不能治的病外——非酒莫治,這個佛戒律是開許的,這個不犯。除此之外,任何情況都不答應。
曩昔有人講過,為了身體好,喝杯酒沒問題。還有的說,有一個僧人每次吃飯都放一杯酒喝,意思是無相,意思是可以祛寒。這都是犯戒,這并不是無相。真實的無相者是誰呢?是佛、菩薩、羅漢。你看看,佛、菩薩、羅漢哪個喝酒啊?是不是?現已是大成就者了,那樣的無相他都不會喝酒的。
在佛經里有一個故事。有一個羅漢,從前降伏一條龍,他由于誤喝酒,遭蛤蟆所戲。由于居士一種善心,看他把龍降住了,給他做菜啊,仍是做的什么東西,里邊含有酒,他不知道就吃了,吃了今后醉了,吐的滿地都是,就有一些蛤蟆跑過來吃他吐的東西。后來佛走過來看到,就告知咱們:你看看,這么一個大阿羅漢,而且那么大的身手,把龍都能降伏,但是由于喝酒今后,遭一個蛤蟆所戲,讓蛤蟆給欺負了。便是喝酒了,連神通都沒了。佛告知弟子,肯定不能喝酒,沒有什么開緣的當地。所謂的開緣便是有病,還得非酒莫治才可以,除此之外沒有開緣的當地。
有一本書上說有一個和尚吃飯時喝酒,還放在咱們面前喝酒。這肯定是犯戒的行為。有病喝酒還得避人,不能和咱們共住,你得上別的當地去住。當你不喝了今后,最起碼得七天今后,洗漱潔凈,包括衣服、身體都得洗漱潔凈,還得悔過,才干和咱們共住呢。戒律肯定不答應喝酒,所以說把戒律當成兒戲,這肯定不正確。
“實病余藥治不瘥,以酒為藥者不犯?!眴栐唬骸伴_服幾何?”答曰:“依《文殊師利問經》云,若合藥醫生所說,多藥相和,少酒多藥得用?!笔鞘裁匆馑寄?你這個酒啊,不能借著自己身體有病去喝,比方有的人就說:“我有點風濕,這個得用酒治?!睂嶋H上除了酒,別的方法也能治,所以這是不答應的。如果非酒莫治,但也不能放不點兒藥,大部分都是酒,借這個藥名去喝酒,這也不答應。所以《文殊師利問經》里講了,“多藥相和”,便是多種藥和在一起,“少酒多藥”,有必要得有比例,藥多酒少,這才可以用的。如果超出這個規模,是不可以用的。
《舍利弗問經》云:“迦蘭陀竹園精舍有一比丘疾病,經年危篤將死?!北闶强煲懒??!皟灢x問言,”優波離便是僧團中最持戒的一個?!叭觏毢嗡?,我為汝覓,天上人間甚至十方,是所使用,我皆為取?!边@個優波離尊者是持戒榜首,他問“你需求什么藥?不管天上的、人間的,我都能給你拿來?!庇捎谒谴蟀⒘_漢,他有這個身手。
這個比丘就說:“我所須藥是違毗尼?!笔裁唇信崮?便是律,戒律。違毗尼便是戒律所不答應的。你看看,這個比丘自己都不敢輕易開緣說“我去用酒”,自己都不能去說,還得是優波離尊者去問他,他才說。他說我所需求的是犯戒的藥,“故,我不覓”,所以我沒有去找,他說:“以致于此,寧盡身命,”便是說我認可生命盡了,死了,也“無容犯律?!北闶遣淮饝附渎??!敖洹焙汀奥伞笔莾蓚€意思,但又是同一個詞(指常常所說的戒律)?!奥伞北闶怯行┥品ㄊ怯斜匾龅?“戒”是不如法的事不許做。所以說無容犯律。
優波離尊者又問了:“汝藥是何?”你那藥是什么藥啊?他說:“須酒五升?!眱灢x說:“若為病開,如來所許?!眱灢x由于是持戒榜首,所以他依據律就找出原因來了,他說佛說了為病所開,你的病非酒莫治了。他現已認可死了,他的病到達快要死的境地了,認可死他都不犯戒。
咱們想一想,曩昔的阿羅漢不是白得的,不像咱們幻想的,稀里糊涂就可以得。他都有寧死不犯戒的心,不給自己找任何開緣。所以優波離尊者就說了為病開緣,如來所許。如來便是佛的意思,在這里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由于往前還有無數佛,都叫如來。
后來“為乞得酒,服已消瘥”,后來給他乞來酒了,服了今后病確實好了。病一好,這個比丘“心胸羞愧,猶謂犯律?!彼m然病好了,但以為自己仍是犯了戒律。上哪兒呢?“往至佛所”,到佛那個當地去了,干嗎去了?悔曩昔了,“周到悔過?!蹦阆胍幌?,這個比丘為了看病,沒有藥,他認可死都不肯犯戒。一個持戒榜首的尊者為他開許了,把病治好了,他仍心胸羞愧,還到佛那兒悔曩昔了。周到悔過,不是提到佛那兒說一說,對不起啊,我喝酒了,不是那個意思。而是頭禮佛足,誠心地悔過。
“佛為說法,聞已歡喜得羅漢道?!弊罱K證得大阿羅漢。佛為說法,給他講了這是不犯的,由于他沒有這個心,沒有貪酒,是為了看病才答應開緣。曩昔的羅漢拿戒像生命相同看待,這叫羅漢,這叫智者。方才我講了,有的人說喝點酒沒有問題,為了身體健康;有的說做菜啊,我稍擱點料酒可以。有的還把酒擺在桌上了,說是身體不好,為了祛風寒,擺在桌上叫咱們看,他無相喝酒。這都是大偽君子,絕不是善常識,是偽君子,這些行為都是犯戒行為。
三緣成犯
一、是酒,飲之可以迷人的都稱為酒。
二、酒想,你知道是酒,或者是酒所和合的,所調合的。
三、入口咽咽結可悔罪,每咽一口都是結一個可悔罪。
開緣有五
但是也有一些開緣,開緣有五個方面:
一、食中不知有酒而誤飲。食物里邊放了一點酒,不知道,然后吃了。
二、或酒煮物,已失酒性。用一些料酒,要做菜的時分放一點點料酒,現已失掉酒性,不能迷人了,僅僅調甘旨,這姿態是開緣。
三、病時,病的時分必定要用酒,它有一個條件,便是說你吃了許多的藥都治療不好了,必定只有這個酒才干治得好,然后以酒為藥,這姿態是不犯的。
四、以酒涂瘡。你看,現在那個皮膚受傷了,為了消毒,用一點藥用酒精去擦一擦。這個是有開緣的。
五、狂亂壞心。由于狂亂壞心的原因喝了酒,這個是無犯的。
所以這個經上最終說,如果是不能迷人,有酒色,無酒香,無酒味,這些不犯的。
佛學知識相關閱讀
佛學知識最新文章
TOP10 熱門佛學知識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