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凈土宗對說妄語的果報的說明
說妄語方面,不論是自己親口說妄語,仍是煽動別人說妄語,兩者的罪行都相同。有些不明白佛法的人說:我不能說妄語,你去幫我哄人吧。他們以為這樣就沒有差錯了。其實,從因果的角度看,這和自己親自說妄語沒有差異。所以我們既不能自己說妄語,也不能教唆別人說妄語。
說妄語的等起是貪嗔癡三毒。為了取得利養是以貪心說妄語,這種情況是最廣泛的,比如商人做虛偽廣告。為了害別人是以嗔心說妄語,現在這種情況也比較多,乃至有些媒體也以嗔心宣告不公正的新聞報道。自己雖無有積德行善卻宣稱有積德行善是以癡心說妄語,有些人本來非常低質,連人間的高尚品格都沒有,卻自以為有諸佛菩薩的境地,而且還處處自吹自擂,此類增上慢(什么是增上慢?學過戒律的人知道,有些人沒有得到神通,卻以為得到了神通,沒有得到圣者的果位,卻以為得到了圣者的果位,此類盲目自傲的心態就叫增上慢。)者就是以癡心說妄語。
妄語的果報之 異熟果
妄語有何果報呢?妄語的異熟果是墮入三惡趣。以上品煩惱說妄語將墮入陰間,以中品煩惱說妄語將墮入餓鬼,以下品煩惱說妄語將墮入旁生。如《正法念處經》中說:“妄言語說者,是陰間緣由,緣由前已作,唱喚何所益?”(說妄語是墮入陰間之因,已然現已造了墮陰間的業,感受果報時哭叫又有什么用呢?)同樣是墮入陰間,根據造業的輕重不同,有些妄語會墮入復生陰間,有些會墮入叫喊陰間,最嚴峻的會墮入無間陰間。妄語的異熟果報如此可怕,所以我們必定不要說妄語,否則,若習氣了說妄語,今后感受果報時可就苦了。
妄語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轉生為人,連爸爸媽媽都不信賴他的話,本想說實話卻成了說妄語,口齒不清、結結巴巴,口中宣告難聞的氣味,不論到哪里總會遇到妄言欺騙者,自己的所作所為滿是徒勞無功。特別是見到了卻成心說沒見到的人將轉生為瞎子?!洞笾嵌日摗分姓f到:說妄語之人口氣惡臭,善神遠之,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常被誹謗,常多擔憂。因此,從某個角度而言,就像《涅槃經》所說的“悉數惡事,虛妄為本”那樣,可以說悉數過患的來歷就是妄語。
說妄語和說實語的果報有很大不同:有些人說什么話別人都不信賴,這就是宿世說妄語所形成的;而有些人的言語可信度非常高,隨便說一句話都能得到別人的信賴,這就是宿世說實語所形成的。釋迦佛在因地成為月亮王子時說:“從出世到現在,我從未說過妄語。凡自己所發之誓愿,我底子就不會放棄?!闭且驗樯朗啦徽f妄語,最終佛陀成了究竟的量士夫,他的言語成了究竟的諦實語,任何人都無法爭辯反駁。如《法華經》云:“佛之所說,言不虛妄”。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言語可信,就必定要從現在開端斷絕妄語。
妄語的果報之 同行等流果
妄語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愛說妄語。有些人也知道說妄語欠好,可就是改不了這種惡習,這就是宿世常說妄語所形成的。方才有個人給另一個人打電話,他扯謊說:“我現在在很遠的當地,沒辦法到你那里去?!焙髞砦野腴_玩笑地說他:“你分明就在這兒,卻說在別的當地,這樣扯謊沒有必要吧?”他向我講了一大堆撒謊的理由。但我覺得這些理由并不樹立。實際上,假設他照實向對方解說,我想對方也不至于逼迫他,可能是他習氣了說妄語,所以在沒必要時也要扯謊。
「望西云:凡此妄語,世人喜犯,不論來報」。這句話說得好。所以《無量壽經》佛講三業身口意,把口業放在第一,這個不多見。大小乘經論里頭佛說三業,多半是講身、口、意,這樣的排列。但是在本經,佛是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第二句「善護身業,不失律儀」,第三「善護意業,清凈無染」,第八品里頭講的。佛為什么把口業放在第一?就這個意思,世人喜犯,很簡略犯這個差錯,擺在第一提示我們,最簡略犯的要真實做到不犯,把它擺在第一。這四種都叫妄語,必定要知道妄語的果報,不論來報,將來果報現前后悔莫及。陰間里頭有拔舌陰間,是妄語果報之輕者,重的在無間陰間。所以最簡略犯。我沒有妄語,妄語包含四種,兩舌、綺語、惡口,有沒有?惡口最普通的就是謾罵,我們講批評人、指責人。稍稍不滿意,口業就現前,沒有想想我們自己,我自己能叫別人都滿意嗎?古人說得非常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己一反省,換個地位來設處,假設今日我是他、他是我,他這樣對我,我有什么感受?天然心平氣和。妄語這條戒很難持。
《南山律》,道宣律師的話,「此戒人多喜犯,良由妄業熏積,識種尤多,故隨塵境,動便虛擬」。南山大師是中國佛教律宗第一代祖師,唐朝,住在終南山。這條戒人間一般人很簡略犯,什么原因?這就是妄語的這個業,業習種子的薰積,識種尤多,阿賴耶里邊善惡種子最多的是妄語,所以它遇到緣就起現行。隨塵境,動便虛擬,虛擬就是妄語。接著又說,「又行基菩薩云:口虎害人,舌劍斷命。如口如鼻,死后無咎」。這個話的意思很深,但是是實際,事實真相。古人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說話隨便說,真的是無心,那個聽的人覺得你說這些譏諷我,記恨在心,等候機緣到了他就來報復,所以說口虎害人,舌劍斷命。應該要怎樣?如口如鼻,不說話,口不說話,鼻不說話,死后就沒有差錯。底下講,「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口能像鼻相同,鼻不說話,口也不說話,妄語這個罪就不會造。所以人話多,我們遇到了要慎重。多言必定有說錯話的時分,悉數時悉數處,特別是公開場合之下,說話要小心翼翼。抉擇要說誠實言,不誠實的不說,耳食之聞的不說,有置疑的不說,守住這幾個準則。
《大智度論》里邊引用佛所說的,「如佛說,妄語有十罪」,有十種差錯。
一、口氣臭,這真的不是假的,你能聞得到,廢話許多的人。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非人是惡神,善神脫離他,惡神跟從他。
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縱然他說實話,別人不敢信賴?!?/p>
四、智人謀議,常不參預,有才智的人在一起談論,不喜愛他參加。
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縱然有好的教言,別人不聽、不信賴。
七、常多擔憂。
八、種誹謗業緣由,給別人種下污蔑他的因、污蔑他的緣。
九、身壞命終當墮陰間」,這十種罪以這個最重,妄語罪業。
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從陰間出來,陰間罪受滿了,又到人道來,因為曩昔造的這個業,現世還常常被別人污蔑?!缚梢娡Z之惡業,廣生過咎,死墮陰間,慎莫輕忽」。要我們慎重,抉擇不能造。做作非常簡略,而且許多人,的確很喜愛批評人,他有這個習氣,這個習氣是非常非常欠好。批評別人,別人真的有差錯嗎?仍是假的,被人委屈?真有差錯,也應該有憐惜心。假設他沒有差錯,被人污蔑是委屈的,你也跟著去污蔑,這個罪可重了。批評人、談論人,必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了解。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搞了解,隨聲附和,這個造口業非常嚴峻。往往造得重,墮陰間,就是這樣犯的。不分青紅皂白,耳食之聞,陷害別人,自己也沒得優點。造這么重的罪業,不值得。
『憎嫉善人』。這也是一般人常有的,別人與人為善,他看到了,憎惡妒忌?!冈髡咴鲪?,嫉者妒嫉?!辜僭O有憎惡妒忌,歹意污蔑,這就是陰間罪。為什么?它影響太大,陷害善人太深。原因都是為了憎嫉,仍是為了自己造惡。善惡一比照,人間人欣賞善,對這個善人一欣賞,他就受不了,總要蜚短流長,污蔑善人。這種工作自古以來,古今中外社會上常??吹降摹,F在這個時代特別多,多怎么辦?惡不能不斷,善不能不修,我修自己的,不批評別人,也不妨礙別人,仍是要細心盡力斷惡修善、勸善,為整個社會考慮,不要為自己。自己,前面講得很清楚,社會上天然有一些了解人他知道,幽冥之中鬼神知道,將來死后去向不相同。所以行善有行善之得,不會吃虧,這一生當中受的委屈愈大,來生福報愈大。所以圣賢書不能不讀,特別在這個時代,善人少,不善的人多,我們跟誰交朋友?跟古人、跟佛菩薩、跟古圣先賢,天天讀他們的書,跟他們在一起,向他們學習。日子貧苦一點好,貧窮一點好,為什么?沒有人妒忌你。你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妒忌你的人就多。我們自己不造這個惡業,也不希望別人造惡業,對人有一種憐惜的心、有感恩的心。
佛學知識相關閱讀
佛學知識最新文章
TOP10 熱門佛學知識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