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噶爾哇·阿旺桑波活佛
與西方醫學比較,佛學文化和藏醫學對產生疾病的根源和對治方法的解釋有所不同。
佛學文化中的身心健康理念
在佛教理論中,不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神創造和安排,更不認為佛來創造和安排的,宇宙萬物都是由因緣而產生,因緣都是由自己造成的,自己的一切要靠心態理念。
要認識心理狀態,首先必須分清什么時候出現善的心態,什么時候出現惡的心態。人的本性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心態的變化而已。如果把握住心態的變化,時時刻刻讓心理處在善的狀態,壞人也能變成好人。若把握不住自己的心理狀態,即使這一刻是好人,做好事,下一刻有可能會做惡事,變成壞人。
在佛學文化中,人們可以回到精神世界去觀察自心,必須要在認識自心和改善內心、提升智慧方面下功夫。佛學文化將人生比喻為一盞油燈,人的軀體就像燈盤,人的生命宛如燈焰,人的福報好似燈油。
疾病養身要靠藥物治療,延長壽命要靠養心與放生。若油燈的油盡了,需要幫助別人、燒香拜佛、行善積德來增加福報。
藏醫學中的身心健康理念
藏醫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藏醫學認為,“三毒”煩惱容易使人情緒壓抑、意志消沉,從而很容易得風、膽、肝所引發的各類疾病,“三毒”煩惱與“三類”病根是相互對應關系,它們相互作用而引發體內體外各類疾病,這其中,心理不健康是招惹疾病的主要根源。
藏醫學治病方法有飲食療法、行為療法、藥物療法、外治療法等四大療法。治病要從忌口、注重飲食起居和服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若這些方法無效,才用外治療法。
藏醫學對腫瘤等重病患者有獨特的治療理念?;颊唣B身首先要養心態,若患者對生存產生了絕望的精神狀態,那么用醫療方法也很難恢復患者的體能,更無法治愈患者身上的疾病。其次,重病患者的病情嚴重性和檢查結果只能告訴家屬,而對患者要絕對保密病情。每當醫生查房時,在患者身邊不能談論其病情的嚴重性,更不能對患者透露或讓患者了解藥治與外治情況和治療方案。對一個患者而言,健康不能光靠西方醫學療法,還要結合傳統中藏醫學的心理療法和醫治方法。
傳統文化、佛學文化、中藏醫學文化為尋找健康的現代人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我們對傳統醫學中的這套修身養心方法要推廣,讓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理念相結合,讓每個人都能了解到有利身心健康的養生方法。
佛學新聞相關閱讀
佛學新聞最新文章
TOP10 熱門佛學新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