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到底是男還是女?
作者:admin 丨 2015-07-22 17:43:28丨 來源:未知


這是一篇學術文章,本是個老生常談的標題,但有些新說法,可認為對此有愛好的人答疑。如果是忠誠的觀音崇奉者,此文可不讀,因為咱們從佛經上得知,觀音菩薩能夠變幻無量形象,又豈止男女了!
觀音菩薩,在我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家喻戶曉。提起觀音,在咱們的眼前馬上浮現出的是一位頭戴寶冠,身披瓔珞,錦衣繡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凈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蓮臺,法像正經,婀娜多姿的女人形象。千百年來,這一形象好像已經固化在了咱們的頭腦里。“女大十八變,變作觀音面”,在不少人看來,觀音就是一位美麗、仁慈、慈善的女人,一起她又能在大家需求的時分及時地處以關懷和救助,殊不知觀音開始從印度傳到中土時是男性形象。
印度佛教的觀音呈男性,是在印度傳統佛教小看女人,乃至認為女人得道只要在轉為男身以后才干完成的觀念背景下發生的。古印度是一個等級制度威嚴的社會,存在著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大種性。女人的位置和首陀羅一樣,處于社會的最低層,是最下賤的一類公民。她們僅僅男性的附庸,沒有任何的社會權利?!赌εǖ洹氛f:“誘使男人墮落是婦人的天分,……因為在人世間,婦人不光能夠使愚者,并且也能夠使賢者悖離正路,使之變成愛情和肉欲的俘虜。”[i]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初的佛教徒都是男性,他們出家,切斷和家庭、社會的全部聯絡,過禁欲行乞日子,禁止女人入教;并將婦人與禽獸、魔鬼混為一談,認為三者都是佛徒修行學道的大敵和破壞者。初始佛教在創立、穩固、宣傳自個的理論體系的一起,吸收婆羅門教的觀音崇奉發明了自個的菩薩,名叫“馬頭觀音”或“馬頭明王”。[ii]此刻的觀音,不管從形象上看,仍是從功法與職司上看,都保留著“雙馬童神”[iii]的許多特色,其形象依然是小馬駒。公元前后,跟著大乘佛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馬頭觀音”開端改作男人身。一起,佛門弟子還對這位男相觀音的身世作了很多新的解說,把他說成是阿彌陀佛的長子,與其二弟大勢至菩薩輔佐其父,弘化佛法,變成阿彌陀佛的左右肋侍,父子三人合稱西方三圣。
藏傳佛教中,觀音也多呈男相。觀音是藏區佛像供養中最為廣泛的一個神,“蓮花手”是其間最為典型的觀音身形之一。傳說藏族人的來源來自觀音化現的獼猴與度母化現的羅剎女的聯系[iv],所以,為了調化邊地雪域妖魔收支的的橫野眾生,蓮花手——觀音化現為一面四臂相:二主臂當心合掌結王者印,后右手持念珠,后左手持白蓮花,蓮花敞開耳旁,左肩披仁獸皮,身體皎白如雪,以諸寶為飾,頭頂基地變現阿彌陀佛為頂嚴。“蓮花手” 作為藏族的第一位男性祖先以及首要保護神遭到極度崇拜。
原本是男身的觀音菩薩傳入中土后就逐步改動為女身,并固定在大家的觀念中,其間的緣由眾多,自個認為首要有以下幾種:
觀音崇奉的遍及盛行。前期盛行的救苦觀音是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及其它與觀音有關的佛經傳入中土并被譯為漢文親近相關的?!斗ㄈA經》據傳六出三存,三存的譯本是:西晉竺法護《處死華經》十卷二十七品,太康七年(286)出;后秦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八品,弘始八年(406)出;隋阇那崛多和達摩笈多《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七品,仁壽元年(601)出。鳩摩羅什譯出《妙法蓮華經》后,觀音崇奉跟著這部經在社會上的盛行而逐步為人所熟知。漢末至魏晉是我國歷史上戰亂頻頻、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利益沖突都非常尖利的期間,社會各階層人士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恐懼感,特別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廣闊人民,受著天災與人禍的兩層壓榨,極力尋求一種超自然的神力的保護,以脫節實際磨難的羈絆?!斗ㄈA經》的譯出,正巧滿足社會各階層這種心思需求,比起遠在西方極樂世界、遙不行及的佛,觀音菩薩能夠出蓮座,歷下界,主張“隨類化度”,具有“大慈與全部眾生樂,大悲拔全部眾生苦”[v]的愿職。觀音崇奉便應運而生,加之經中宣傳口誦觀音名號,既能應驗,救苦救難,這無疑又增加了它的吸引力?!斗ㄈA經》譯出后,僧大家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如梁法云作《法華義記》八卷,隋智顗作《法華玄義》二十卷,唐湛然彌補《法華玄義》作《釋簽》二十卷,使得《法華經》在社會上的影響不斷擴大。因而,觀音崇奉在廣闊我國民眾中敏捷撒播、遍及開來。“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形象的歸納了觀音崇奉在社會上的遍及盛行。
傳統文化中的女神崇奉的影響,即民眾對女人尤其是對母性的崇拜。其本源是母系氏族社會觀念的一種沉淀,那時婦人不只在生育上有優勢,并且在政治經濟活動中處于領先位置,氏族部落的女酋長、女領袖深受成員的擁護,被奉為英豪加以崇拜。前期神話中的女神形象不乏其人,最著名的當數女蝸,她無所不能,具有超時空的發明能力。這種對女人的初始崇奉深深地印在民族前期的回憶中,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民族的心思特性。
一起,觀音菩薩本身內的特色也為其女人化提供了依據。觀音的名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闡明她是以慈善為懷,救世為首的?!度A嚴經》卷第四十云: “全部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果諸佛菩薩才智華果。”觀音“隨類度化”,度化全部人,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乃至于不分善惡對錯,只需誦念她的名號,就可尋聲而至。能這般無條件地積極關注的,只要媽媽才干做到?!队^音玄義》卷下云:“又《如來藏經》亦云,觀音文殊,皆未成佛。”《優婆塞戒經》云:“智人行施,不為報恩,不為求事,不為護惜慳貪之人,不為生無人中受樂,不為善名流布于外,不為畏怖三惡道苦,不為他求,不為勝他,不為失財,不以多有,不為不必,不為家法,不為接近。”觀音為了解救世人,而未成佛,施恩不為任何理由,僅僅給予,卻不求任何報答。能這般無條件地積極關注的,也只要有媽媽才干做到。一般來說,女人的天分是慈吉祥婉,仁慈寬厚,極富同情心,易于接近。當大家向觀音菩薩祈求救助時,很簡單把觀音菩薩變幻為女人,從這一點來說,觀音的女人化更契合其大慈大悲的特征。在世界上很多大宗教里也能找到相同的例子,如道教推崇玉帝,而玉帝最為崇拜他的媽媽瑤池老母,天主教供奉圣母瑪利亞等。
中土孝道思維的影響。漢代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儒學被確立為國學。在爾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維變成我國古代占統治位置的意識形態。以“三綱五常”為中心的傳統儒家思維對我國民眾的影響是根深柢固的,其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維更是浸透于封建社會民眾的思維意識深處。觀音崇奉的盛行及觀音性別的改動與這種孝道思維有著重要聯系?!睹罘ㄉ徣A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清晰提到:“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才智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世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大家除了期望觀世音大慈大悲,救若救難,絕處逢生,消災解難以外,作為孝子和賢妻的最大愿望就是早生貴子,傳宗接代。而生兒育女本是婦人之事,求子首當婦人出頭;觀音作為送子之神,就是生育之神,這從情理與生理而言,都非女人不行。后世在民間呈現的送子觀音等中土化的觀音,更是孝道思維與觀音崇奉融合的典型產品。
唐時政治要素的推進。觀音性別之嚴重改動與武則天之在朝及大力宣傳自個不無聯系。唐時,婦人的社會位置相對提高,武則天與佛教人士交往親近,她自個也曾入寺為尼,并且聲稱自個是彌勒轉生,這對于觀音形象的改動,具有很大的影響。僧大家也為武則天稱帝而大造輿論,《舊唐書》卷一八三《外戚傳附薛懷義傳》云:“懷義與法明等造《大云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新稱周,懷義與法明等九人并封縣公,賜物有差,皆賜紫袈裟、銀龜袋。”《大云經》卷四載,佛對凈光天女說:“舍是天形,即以女身當王疆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汝於爾時,實是菩薩。為化眾生,現受女身。”《寶雨經》卷一載:佛對東方月光皇帝說,你在我國“實是菩薩,故現女身,為安閑主。”武則天因而宣稱自個稱帝是合天意的, “朕曩劫植因,叨承佛記。金仙降旨,《大云》之偈先彰;玉扆披祥,《寶雨》之文后及。”社會上也作如是觀,如賈膺福在《大云寺碑》里說:“菩薩成道,已居億劫之前;如來應身,俯授終身之記?!洞笤啤钒l其遐慶,《寶雨》兆其殊禎。”宗教中有社會日子的折射反映,人世間已然能夠有君臨天下的女皇帝,佛教中也能夠有操縱眾生命運的女菩薩。
唐代完成了觀音性別的改動,自此原本是男身的印度觀音在中土被改造成了女身,觀音開始的“威猛老公”的形象在世人的心目中逐步淡去,取而代之的一位慈善吉祥、面帶母性般微笑的女菩薩。文學作品中對觀音女人特征的描寫更是隨處可見,唐代皎然的《觀音贊》中有“慈為雨兮惠為風,灑芳襟兮襲輕珮”之句。韓偓的《詠柳》詩也暗示了觀音之女人容顏,詩云:“裊雨拖風不自我克制,全身無力向人垂。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里時。”玉纖,通常指佳人的手指,元代顧瑛《口占三首》詩“薄薄紅綃映雪膚,玉纖時把髻鬟梳”之句就是一例?!段饔斡洝穼τ^音女人形象的描寫反常鮮明,第八回中就有如下描寫,“諸眾昂首觀看,那菩薩: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瓔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云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然生成喜,朱唇一點紅。”[vi]在吳承恩的筆下,觀音儼然變成了一位大家閨秀,神態正經嫵媚,俊美可親。
實際上,《法華經》中已為觀音伏下了很多潛在的女人要素,經中記載:“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人,若有疆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下文則以相同的口吻持續敘說了觀音的別的化身:安閑天身、大安閑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長者婦人身、居士婦人身、宰官婦人身、婆羅門婦人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迎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迦身、執金剛身。在這三十三種化身中,至少有比丘尼、優婆夷、長者婦人、居士婦人、宰官婦人、婆羅門婦人、童女這七種人是顯著的女人形像。觀音菩薩具有定、慧二德,主慧德者,名毗俱胝,作男形;主定德者,名多羅,作女形?!洞蠓綇V曼殊室利經·觀安閑菩薩授記品》載,觀音菩薩“入於普光亮多羅三昧。以三昧力,從其面輪右目瞳中擴大光亮,隨光流呈現妙女形。”)此多羅菩薩光照全部眾生,猶如慈母般之憐愍、救度眾生出離存亡苦海。對于其形像,《大日經》載,此尊形像為中年女人狀,青白色相雜,二手合掌,持青蓮華,身著白衣。[vii]這是佛經對觀音性別的闡明,她能夠依據需求而現身,或男或女,都是依照實際情況而改動的。本來,諸佛菩薩在成果菩提時是沒有男相女相之分的,正如凈土宗省庵大師在《觀音大士像贊》中所說:“大士法身,非男非女,身尚非身,復何所倚。”觀音所以示現三十三身,是為了適應廣闊信眾的崇奉崇拜的習氣,依相起信,依聲說法,如玄應《全部經音義序》所說:“非相無以引心,非聲無以能解。”
綜上所述,既因為觀音崇奉的遍及盛行,又因為觀音本身內涵的特色,我國民眾的實際需求的心思、中土的文化傳統以及唐時政治影響等許多要素的共同效果,使得一個印度來的威猛菩薩變成了一位我國化的女人菩薩。
注釋:
[i] 拜見,[法]迭朗善譯馬香雪轉譯:《摩奴法典》卷二第213、214條,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50頁。
[ii] 密教的六觀音之一。六觀音分別是千手觀音、圣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和滿意輪觀音。
[iii] 婆羅門教中的“善神”, 標志著慈善和藹,并且具有無比的神力。它們能使盲者復明,病者恢復,殘者健全;又能讓公牛產乳,朽木開花,不孕女人生子。因而遭到了古印度先民們的遍及崇奉和崇拜。
[iv] 獼猴與羅剎女聯系繁殖人類之事,在《紅史》、《賢者喜宴》、《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記》等西藏史籍中均有記載。
[v] 拜見,《大智度論》卷二七《釋初品大慈大悲義》。
[vi] 拜見,吳承恩:《西游記》(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91頁。
[vii] 拜見,《大日經》卷一《具緣品》。
上一篇: 多寺院拍賣新年頭香想...
下一篇:訪中國國家圖書館名譽...
佛學新聞相關閱讀
佛學新聞最新文章
TOP10 熱門佛學新聞推薦

熱門佛學新聞排行榜
佛學新聞推薦
問:為何學藏傳佛教的越來越多?答: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代,既要有信仰,又要有智慧,還要有客觀事實。更突出的,這是一個實用主義的時代,人們最希望馬上看到效果。所有這些需求,藏傳佛教正好可以滿足?! 〔貍鞣鸾虤v代高僧大德,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圓滿的智慧體系,包括完整的辯論、理論和修行系統。其中,信仰、智慧和事實一應俱全,非常符合現代人的心理。如今有很多人心情浮躁、憂郁苦悶,對他們來說,藏傳佛教恰似一劑妙藥
問:一旦死亡出現,第一個念頭想什么?答:一旦死亡出現,我們的第一個念頭一定要觀想跟上師無二無別的阿彌陀佛?! ”热缯f自己突然遇到了車禍,肯定必死無疑,這時你應該馬上觀想阿彌陀佛與上師無二無別,一心祈禱阿彌陀佛或上師,如果有這樣的念頭,那你的神識可以融入上師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因為每個人的死亡方式都不相同,有些人在醫院里受很長時間的苦才死,有些人是突然死亡的,我坐車的
盜竊的果報是什么?貧窮。所以有很多人,他就來問我,師父我為什么這么窮?你一定是一個喜歡占小便宜的人,處處占小便宜。占小便宜的人,是什么? 就是犯偷盜,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布施,只知道索取。你說這樣的人會發財嗎?決定不會發財。偷盜之人就是貧窮之報,你這一輩子為什么貧窮?就是貪小便宜,犯偷盜之罪,不愿意付出。所以你要改變你的命運,從現在開始,聽我今天講了以后,開始要付出,只知道耕耘,不問收獲。只知道付出
APP下載
聯系我們
郵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